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老鏡配新機, 合焦晶片實驗

本文在 2012/02/01 21:54 發表於 Yahoo!奇摩部落格
因Yahoo!奇摩部落格將於2013年12月26日終止服務故遷移至此



對於不熟悉的高單價產品最好先弄二手的來惡搞
這種事情我常做XD
這台 500D 是兩三年前的最新機種
現在新機 600D 也上市一段時間了
雖然是舊機但功能還相當良好
這是 Canon 這系列入門級單眼第一台有錄影功能的
所以我沒考慮更舊的 450D, 雖然它更便宜
這機器擁有千萬畫素, 1080p錄影, 18-55mm 鏡頭搭載影像穩定器
1080p 好像只能 20fps, 為了流暢影像最好錄到 720p 就好
影像穩定器真的非常有效, 在鏡頭中設置一顆電子控制的鏡片
晃動時跟著移動鏡片將光線導正到影像感測器上
許多新功能讓我這只拿過底片單眼的人感到非常驚訝



過年回到老家時看到家中的古董


這傢伙的年紀搞不好比我還大XD
老爸年輕時的收藏, 我以前曾用它學過攝影
全手動的底片式單眼相機
手動對焦, 調快門光圈, 然後才能拍
拍下後手動捲底片才能拍下一張
拍了也不知道有沒有正確XD
要拿去沖洗然後等一周才知道
相片也不能存 EXIF, 也不知道當時拍攝設定
所以非常難學, 非常花錢
影像處理也必須依賴濾鏡, 非常麻煩
不過家裡有兩三顆鏡頭, 就這樣丟著還蠻可惜的
於是我上網找些玩具, 就發現了轉接環

在以前, 這類鏡頭都非常昂貴
所以這些玩家如果因為換機身就不能用老鏡頭
這些投資就毀了, 非常可惜
這轉接環就很有用, 可以讓這些投資復活
於是我試著讓他們復活
首先拿了這顆來玩

這是顆 50mm, FD 接環的鏡頭
它不能變換焦距, 焦點要手動對準, 光圈也是
鏡頭內側就有兩個拉桿用來調整光圈


蠻好玩的XD
新的自動鏡頭就不需要這種機構
都是馬達控制的
所以連接端只會有電源接點

這是 18-55mm EF-S 鏡頭的內側
很明顯的, 它們無法相容
所以我們需要動些手腳
我們會需要一個轉接環, 以及一個詐騙用的合焦晶片XD
轉接環用來連接不同的接口
而合焦晶片用來欺騙機身, 使它認為現在接上的是自動鏡頭
如果沒有這晶片也是能用
不過這樣的話相機就不會在半按快門時告訴你是否已對焦
它會把這鏡頭當成手動鏡頭, 然後光圈顯示為 F00
沒有相機指示對焦狀況很容易對不準, 儘管從觀景窗看起來已經很清楚了
接著我就買了這兩樣東西, 然後組合好
組合過程擔心灰塵所以手忙腳亂沒拍過程, 僅展示結果XD


裝起來的樣子

有一種不協調感XD
其實加錢請賣家組好出貨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只是我這人手比較賤喜歡亂搞XD
機器是二手的, 心臟又比較大顆所以才這樣玩XD
接著開始測試, 以下新鏡表示 18-55mm 自動鏡頭
老鏡表示 50mm 古董鏡頭

↓新鏡


↓老鏡



上兩圖放到 1:1

↓新鏡


↓老鏡


上兩組都是相同的光圈拍攝
不過 EXIF 上老鏡永遠是 F1.4-1.6
這是合焦晶片送的假資料別理它XD
新鏡的顏色比較鮮艷, 但是整體看來並沒有差太多
不過亮度有時要自己補
強光下沒有問題, 可是光線不足時會需要 EV+1~2
這還要想點辦法
細節有了, 顏色也可以了, 接著可以多抓幾隻鏡頭來玩


本文寫時剛接觸老鏡沒多久, 加上手邊設備有限, 故有許多錯誤嘗試
這些細節在搬家後就移除了, 在這裡只留下一些註解
首先, 由於鏡頭卡口到影像感測器的距離 (卡口距) 限制
若鏡頭接上轉接環後的卡口距 (也就是原先機身卡口距加上轉接環延長的距離)
超過該鏡頭設計的卡口距, 就會導致部份距離外的景物 (通常是無限遠處) 無法準確對焦
此時就要加掛校正鏡片修回來, 像這個 FD 轉 EF 的轉接環上就有一個鏡片

雖然 EF, FD 都是 Canon 的, 但是 FD 後方有許多機械桿
或許是它們造成這問題而不是光學設計差異, 我猜的XD
加了這鏡片就是加了料, 得到的影像就不會是原來鏡頭的表現
這樣的轉接就不太有意義了
接著, 因為有合焦晶片, 對焦時可以靠對焦感測器來判斷是否準確對焦
但我發現 Canon 的機身不容易準, 觀景窗裡紅點有亮但仍有時準有時不準, 不知道為什麼
所以之後我就不再用這台來轉接, 改用對手動鏡支援較完整的 SONY 機來拍
Canon 的卡口距比 M42 系統短, 轉接 M42 鏡是不需要校正鏡片的
之後會有許多 M42 鏡組的實驗, 不過考慮手動鏡支援, 最後實戰時還是以 SONY 機為主
手動鏡除了全手動比較麻煩外, 由於不再有鏡頭資訊, 顏色常常要手動調整, 主要是白平衡
這是需要花點時間研究的, 現階段對我來說玩這完全只是為了便宜的大光圈鏡頭而已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